光明日报记者 周洪双 李晓东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俄牙同乡牙垭三村,第一书记侯志雄带领村民种植黑花生走上致富路,被亲切地称为“花生书记”。
可回忆起刚到村时的情况,侯志雄却说:“别提了,那时都快被无休止的报表给逼疯了,哪有精力干别的啊。”
2017年,稻城县纪委选派机关业务骨干侯志雄到牙垭三村担任第一书记。侯志雄满腔热血,随后的工作却让他傻眼:“我每天最少要迎接一个检查组,每周一份简报、每月一份报表,还有季度小结、半年总结、年终汇报,以及不定时的数据上报。”
一次,侯志雄到县城办事,忙碌之余,回到原单位汇报工作。
“又报表啊?咋那么多表呢?”很快,稻城县纪委组成工作组,对全县第一书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
调研发现,“表格扶贫”“材料扶贫”的情况普遍存在,第一书记基本上把精力用在了填表、写材料上。村里的经济没有增长,县城内的复印店倒是赚得盆满钵满。
“如果不解除桎梏,将严重影响扶贫事业的推进!”这两年,稻城县纪委监委采取三个方法为基层干部减压:取消非必要的监督检查,除临时性的必要检查外,对监督检查事项进行梳理汇总,实行综合督查,保证全年综合督查次数不超过两次;将各业务部门需基层上报的各类报表材料进行分析研判,非必要的取消、同类型的合并,并要求业务部门自行协商共享,避免多头报送;与组织人事、脱贫攻坚办等部门机构对接,优化对第一书记的考核方式,更加注重扶贫成效。
第一书记终于甩掉了“表格扶贫”的桎梏。许多因地制宜的集体产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木拉乡的奶牛产业、蒙自乡的蔬菜花卉产业……一个个产业兴旺发展。
侯志雄作为第一书记,工作自然不甘人后。他在牙垭三村带领群众打造的黑花生产业,让该村顺利实现整村巩固脱贫,黑花生产业的成功经验也在全县大力推广,他因此被称为“花生书记”。
“基层减负,松开了第一书记的手脚,卸下了压力,让我们能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扶贫工作上,切实为贫困群众找准路子、开准方子,让贫困群众‘真脱贫、脱真贫’。”侯志雄感叹。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16日 07版)
上一篇:勇救落水老人的宝鸡市陈仓区青年 被授予“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下一篇:无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中华民族的希望,也是党的未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少年儿童、亲切关心少年儿童 [详情]
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4日签署中央军委2021年1号命令 [详情]
越是挑战复杂严峻,越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深化认识,越要坚持按规律办事 [详情]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 [详情]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2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 [详情]
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任免下列驻外大使 [详情]
新蓝图已经绘就,新征程即将开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充分肯定“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详情]
“年轻干部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 [详情]